全国咨询热线:13926824945
当前位置:首页 > 螺丝

《宇宙探索编辑部》:美学考古、短视频与拼贴的银幕景观荟萃

时间:2024-04-20 04:58:19 作者:乐虎nba直播免费高清 点击:1

  在第五届平遥电影上大获全胜的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终于在2年之后迎来了院线后导演带领着他年轻的团队完成的长篇处女作,头顶“神片”的光环,在众多影迷的期待中与观众见面。

  豆瓣评分8.4,累计票房超6000万,目前这部影迷圈的封神之作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话题和票房,使得影片成为迷影文化内部的一次小型狂欢。《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类型混杂,以及新世代美学特征的显现,使得它没有办法进行简单归类,这一部优秀的电影本身所携带的现象和意义,或许能为我们观察90后新一代影人的创作面貌提供新鲜的路径。

  在这部长篇处女作之前导演孔大山和主演兼编剧之一的王一通都已崭露头角,各自都有令人惊喜的短片作品。孔大山2015年拍摄的伪纪录短片《法治未来时》曾一度走红网络并非常关注,王一通的短片《杀猪匠》曾在“柯首映”网络短片展映中就颇为惊艳,长片版在平遥电影节拿到WIP最佳影片。在他们的前作中均不难看到网络文化、短视频生产方式对其创作的影响,浸润在网络环境中的青年导演们的创作动力、美学风格,节奏、视听的处理明显与上一辈80、70后的创作者不同。这两位有着较为相似的学院背景和创作经历的导演,经过2年的剧本打磨与之后的合作拍摄,完成了这部《宇宙探索编辑部》(后简称《宇宙探索》)。

  《宇宙探索》的伪纪录片风格延续了导演孔大山的前作,也成为很多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伪纪录片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类型或风格,模拟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制造一种现场感和真实性,以摄影机的在场来体现事件的正在发生,但与真实纪录的不同在于观众已知这种真实感是被制造的,媒介完全暴露自身而形成了多一重的观看以及套层结构,因此对于观众来说看编导怎么讲好这场戏中戏甚至比故事本身更加过瘾。摄影机成为了虚构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表演,一个角色,并且在叙事的层面需要自圆其说。例如《女巫布莱尔》这一类型的恐怖片,摄影机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结构,或日本影片《摄影机不要停》中摄影机视角被拆穿形成了媒介自指的元电影结构。

  《宇宙探索》在前半段叙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物看向镜头的画面,无论是主角直接对着镜头回答问题似的陈述,还是新出场的人物貌似忽然面对镜头的尴尬表情,都非常直接的提示观众这是纪录片。影片的后半段虽没了打破第四面墙式的对话,但镜头的运动方式和剪辑依旧是纪录片式的,跳切的方式成为长镜头的反面,打碎了时间的完整性,让人强烈的感受到叙事节奏的加快,同时人物的话语是被选择和纵的。伪纪录片常常与类型片结合形成多重叙事和跨类型的融合,增强了观影的参与感和趣味性,对于这部影片来说,伪纪录的叙事策略搭配其故事主题和类型是较为自洽的。

  尤其最后一段在西南深处的山洞中,摄影机打开灯光帮助唐志军寻找孙一通,强介入式的参与到叙述中,由于之前的铺垫观众并不觉得过于突兀。回到城市之后的镜头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客观视角中摄影机不动声色的逐渐隐藏了自己的存在,叙事回到了银幕空间内部,直到最后镜头远离地面,飞向宇宙,完成了摄影机自我的表述和叙事。

  美学上的变化,是青年创作者带来的一种感官与表达上的新面貌,让我们正真看到90后电影人的成长与这个世代创作群体的些许样态、新的电影趣味和这种趣味背后的时代审美变化。

  其一是一种反都市的美学考古风的回潮。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降级,审美降级也成为一种显学,在B站、小红书等网络站点平台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审美降维的帖子,年轻的up主们开始怀念30年前的精致与多元,从八九十年的港风女明星,古早的服装品味到影视剧质量不一而足,由于不满现代审美的单一化,一种审美考古的情绪渐渐显现出来。同时在996、内卷、躺平等城市文化语境的争论中,年轻人逐渐出现了反城市美学的冲动。影片中唐志军从都市、县城、乡村到西南深处的洞穴一路远离主流世界,路途中充满了县城乡村景观,其视觉元素是去都市化的,但反而建立了一种反潮流的美学特征,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唐志军从身处都市的处处尴尬到在山林中策驴奔腾的自由自在,最后在“柏拉图”式的洞穴中找到答案。

  同时短视频、杀马特文化让我们正真看到了都市审美之外的另一种野生的、充满能量的,曾经被遮蔽的族群和世界,它带给我们的刺激首先是视觉上的,这些携带着现代与前现代的巨大反差和张力的画面,具有某种强烈的不和谐音,就是居伊▪德波所描述的“景观社会”。“一种被体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的表演和作秀。”——居伊▪德波。景观化的世界让我们反观自身,进而体认自我的处境。

  在《宇宙探索》中我们第一次如此密集的看到这么多关于“景观社会”的表述,形成了城市、县城、乡村的景观大荟萃,其中如此多的符号堆积,能够说是煞费苦心。精神病院中的师徒四人、路边抽烟的孙悟空、野地里的婚纱、山林中的佛像、开霓虹UFO的红帽男子、冰柜里的硅胶外星人......它们作为一种奇观指向现代性带来的冲击,这些在当地人眼里自然而然生成并司空见惯的场景,在外来的“文明人”眼中是如此的荒诞,也是如此的艺术。

  除此之外,屏幕美学也是显而易见的,快速的剪切、密集的信息量、超饱和的BGM,后现代式的解构与拼贴。除去视听,《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叙事上也体现出了类型的大拼贴,公路片、探险、悬疑、无厘头喜剧、走近科学式纪录、乡村鬼故事、热血漫画、看完电影甚至有种幻觉,似乎看了很多个短视频的大集合,又或者看了一部超长的网红博主“神龙士力架”出品的视频故事片。

  因此“满”是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的美学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如今的观众在网络环境的培育下对于视听的需求。几乎在影片上映的同时,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美学风格在绘画上的表现,尤其是在市场上备受追捧的90后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面貌,饱满的屏幕亮色,堆积与满到溢出的形状与笔触,视听与平面此时形成了一种呼应,亦形成了这个时代新的美学表征。

  同样“快”也作为不同于以往伪纪录片较缓慢的节奏成为本片的视听表现之一,跳切形成了影片剪辑的基本节奏。而在另一部今年极具话题的影片中,挪用与拼贴,“满”与“快”也建构了影片的后现代主义视听表达,那就是今年在奥斯卡大获全胜的影片《瞬息全宇宙》,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形成了颇有意味的互文关系。

  如果说《瞬息全宇宙》是在时间穿越中进行拼贴,那这部《宇宙探索》就是在空间景观中的拼贴。同样的元素大爆炸,同样的无厘头和非主流,《瞬息全宇宙》混杂了香港无厘头喜剧,Cult片等等类型和片种,在杨紫琼所扮演的女主角穿越平行宇宙的过程中,我们正真看到太多熟悉的符号、造型与风格的大集合,导演以极快速、嘈杂的视听剪辑方式构成了一个当代故事。

  我们还可以从性别的纬度看到这两部影片对不同性别的描述,《瞬息全宇宙》的另外一个译名为“妈的多重宇宙”,时髦的视听下其实包裹了一个非常传统和保守的价值观,母亲作为家庭的核心和传统价值的守卫者拯救亲情乃至拯救世界的故事。而《宇宙探索》则是关于父亲的叙事、讲述父亲对于理想主义的坚持,父亲的一路狂奔,逃离、和解和解脱。母亲的回归和父亲的出走,都某一些程度上完成了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实现,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在母亲和父亲之间,而更加意味深长的是,这两部影片其实都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性别规定和想象。

  《妈的多重宇宙》是在虚无主义中用爱发电,以母爱拯救世界,在《宇宙探索》导演用那日苏的话告诉观众“用爱发不了电”,但用理想主义似乎可以唤回希望与生机。那头眼前吊着胡萝卜的走失的驴,跟唐志军一样因为某种理想最终到达了自由之地,迎来了生命的高光时刻,在热血的BGM中狂奔,唐志军也因为看到了宇宙的轮廓而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无论是“多重宇宙”还是“探索宇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两部影片都以超自然的想象和描述,通过穿越,通过寻找外星人,以更宏大的宇宙叙事,最终讲述的是向内探索,关于回归现实,并确认现实意义的故事。从中我们正真看到东西方青年导演共同的视觉经验,理解世界的方式,形成了某一种互文、某一种时代的共性和美学的呼应。

  除了美学上的新鲜感,本片最大的价值的就是让我们嗅到了一丝理想主义回潮的气息。对于边缘的、远离主流体系的个体的肯定,它代表着年轻人对于多元价值的认同。

  在片尾的音乐和字幕滚动中,摄影机叙事还在继续,镜头给出了答案,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唐志军所描述的宇宙的轮廓,在镜头逐渐远离人、城市、地球、星系......这样无尽的过程中感受无限与虚无,这是只有影像才能够如此直接有力、直击视觉和心灵的时刻,而在尘埃和虚无的尽头是重新生成的DNA螺旋结构,生命重启了,成为整部影片的题眼。可以说《宇宙探索》的基调是乐观的,理想主义的,是用一种自嘲和戏谑来抵达诗和远方。

  这部影片让我们再次印证电影作为时代历史的容器的事实,也看到了网络一代电影人发力的起点,以及电影未来的活力及其可能性。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