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13926824945
铝型材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闸阀 > 截止阀

中星9B卫星发射升空 西昌发射场完成今年第十次[组图]

时间:2024-04-17 22:40:15 作者:乐虎nba直播免费高清 点击:1

   

  ) 9月9日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灯火通明,分外忙碌。大凉山沟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托举中星9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胜利,也是今年西昌发射场第10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悉,今年该中心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再创新高,两场并行任务,一场几发任务同步进行已成常态。在该中心西昌发射场,科学技术人员任务准备正酣:测试厂房,吊装操作精准精细精确;变电机房,高质供电确保一刻不断;清晨工位,燃料加注紧张有序实施……为了确认和保证万无一失,他们决心把规程练成“思维定势”,把操作练成“肌肉记忆”,把圆满练成“终极目标”。

  “面对任务中也许会出现的风险挑战,这里的科学技术人员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周密组织实施、确保圆满成功的强大动力。”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

  思想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7月1日以来,西昌发射场结合高密度任务实际,健全“站级宣讲员、分队辅导员、组小教员”各级理论骨干队伍,加快打造西昌航天砺箭特色文化标识,收集展示“,我向您报告”科学技术人员心声集,拍摄制作“沟里人的入党故事”系列报道,把学习教育从室内搬到室外、从课堂搬到阵地,用科学技术人员自己的学习体会、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方式,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教育引导科学技术人员进一步夯实铁心向党、建功航天的思想根基。

  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不久前,他们开展快速发射模拟演练。太阳暴晒下,地面温度达到43℃,搭建的帐篷指挥所白天闷热难耐,晚上蚊虫袭扰,连续数昼夜的紧张演练,这群航天人不顾身上浓烈的汗臭味,眼里布满的血丝,一心只为提高快速发射组网、补网能力,心中的航天报国志向、航天强国信念越发坚定。

  “我们围绕‘聚焦建设什么样的发射场、怎样建好发射场’的课题,演练前充分讨论想定,完全按照真实环境开展,探索研究新的快速发射组织指挥模式和综合保障能力。”01指挥员宋冈霖介绍说。

  怎样建好发射场,“创新发展,自立自强”是关键。该发射场的科学技术人员还紧盯制约任务成功的瓶颈问题、短板弱项,加强技术创新研究,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西昌发射场正在构建的地面系统装备数据中心,将建成监视、维护和管理地面设备设施的信息化平台,科学技术人员也可利用手持终端开展巡检和维护工作。

  “该系统还能辅助科学技术人员记录装备维修、试验过程的关键数据,降低手工信息记录工作量,提高数据质量,从少人值守逐步过渡到无人值守,进而实现航天发射任务地面设备保障远程化、信息化、目视化。”某测试厂房保障主操作手李健说。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大改造带来大变化大提升,科学技术人员自主的小创新也发挥着大作用。

  发射任务中,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质量要提升,发射场的科学技术人员就在哪里动脑筋、想对策。2019年某次任务中,氧氮加注分系统指挥员朱孔飞发现,工位上某处转注口与加注管路直接相连,连接处的铜垫圈随着使用次数增加会出现磨损,导致密封性降低,有可能会出现液氮从堵盖微漏的现象。

  他从书上、网上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后,主动提出在转注口和加注管路之间加装手动截止阀的改造意见,该装置既能防止管路与大气连通,又能避免加注时出现液氮泄漏现象,改造后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

  放眼该发射场,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蔚然成风。据统计,仅地面设备站2019年以来,就有2人获得部委级人才奖、1人获得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奖,累计完成QC课题研究13项,“小发明、小创新、小改造”2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0余条,大幅度的提升了高密度任务地面勤务保障质量。

  此外,该发射场还大力加强人才建设,用任务实践、岗位锻炼、跟厂学习、箭地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大岗位交叉融合等多种方式孵育培养人才。同时,他们始终把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婚恋问题放在心上,连年举办“鹊桥”星空联谊、“让祖国见证幸福”集体婚礼活动,积极做好栓心留人工作,许多“双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都被这片航天沃土的精神、事业和文化感召,争当追梦奋斗者、奇迹创造者。

  “我们这里有很多老前辈老典型,如中国首位女‘01’指挥员张润红、30年坚守低温加注岗位的‘航天工匠’陈复忠等等,都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现在以中青年为主的测发中坚力量、业务骨干,在发射场比比皆是。”发射任务现场,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清华大学毕业生于新辰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牢记期望嘱托,建设一流发射场,创造更多奇迹!”铿锵有力的声声誓言回荡在大凉山谷,他们又紧张投入到下一发任务的准备工作……